img_load
img_load
全天24小时
img_load
img_load
微信公众号

留学生开学初体验:我带了一行李箱的方便面

浏览:35 来源: 时间:2025-01-08

171144666163994305be1947f3878f4b2783ef0e0809a968a


Ann解释道:“中国的方便面,不够辣”。她的泰国室友深有同感地点点头。

文 | 唐婧 


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却同时选择在中国求学。他们怀着憧憬和希望,来到一个陌生的学校。所谓陌生,不仅仅是对语言、环境的陌生,更是对自己前进道路的陌生。


其实,所有一切的陌生,只不过是尚未习惯。


留学生们和大学的第一次交手


在这个晴朗的早晨,拖着行李箱的韩国留学生Danny和成千上万的新生一样踏入大学的校园,他将在这里度过四年大学时光。对于Danny来说,“开学”是他最近生活的主题。当他在网上查到自己被中国南方的一所大学录取时,就坐不住了,趁着暑假从韩国来到中国,去自己未来的大学校园里转了一圈。充满现代化的建筑,科技化的校园,一切都让他感到新鲜,“真的很先进”他说“全校覆盖着wifi,图书馆和宿舍大厅有自助服务器,还有无人商店……”


在朋友圈里,他一天连发两张大学的照片,并感叹“校园绿化很不错”,写到这,他索性又加了几个鼓掌的动作符号。


这不是他第一次来中国,两年前,Danny就孤身来到中国北方的一所城市上高中。为了能继续在中国深造,他选择了中国南方的一所大学。


9月1号一早,Danny就来到大学报道,走完入学流程,他踏入向往已久的宿舍。


但宿舍却让他有点小失望,宿舍衣柜旁的休息凳上堆满了衣服,洗漱台上摆着瓶瓶罐罐的清洁用品,旁边甚至还有几个未洗的盘子。虽然“感觉乱七八糟……”但是Danny已经很知足了,因为宿舍设施十分完善,衣柜,空调,微波炉,独立卫浴应有尽有。


Danny把行李箱放好,从里面掏出了全家福,并把它摆在桌子最显眼的地方。这张照片是他和父母还有哥哥一起合照的,他去哪都要带上。


在9月1号这一天,来自泰国的Ann也踏进了校园。她以后想从事与旅游相关的职业,为了这个梦想,她来到中国学习。


她的学校“位置优越”,交通极其便利,这让Ann满意极了。


Ann拎着箱子,走进留学生宿舍楼,按下了电梯楼层号。


打开宿舍门,令Ann意想不到的是,迎接她的室友居然也是泰国人。见到熟悉的同胞,她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你也是泰国人吗?” “我来自清迈,你呢?”“你为什么会来中国学习呢?”……闲聊一下子拉近了Ann和室友,没出一天,她已经和室友混熟了,室友还拉着她逛了整个校园。


Ann很喜欢学校的一家咖啡厅,后工业风格的咖啡厅让人不自觉地放慢脚步,每天都有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光顾。有时,她会带着书和笔去咖啡厅学习,听着各种语言在耳边交汇,也算是闹中取静了。


这个室友不太冷


Danny的室友是一个浓眉大眼,头发微卷的阿富汗男孩。初见时,他俩对视两秒,Danny张了张口,正要打招呼,室友却默默移开了视线。


气氛一阵尴尬,Danny放下刚刚举起的手,默默地收拾行李。


心里开学的喜悦被室友的冷漠给冲淡了,Danny觉得这个室友和自己八字不合。


一整天,他和室友闷着头在房间里来回穿梭,谁也不说话。晚上,他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地想着“这也太尴尬了吧”。


过了几天,恰逢学校选课,Danny对中国大学的选课制度一无所知,在做了无数次心里建设后,他尝试着开口问阿富汗的室友“你知道怎么选课吗?”


室友一愣,歪头想了半天,蹦出来一句“我也不知道”,接着室友慢吞吞地给他指了条明路“你可以找学长学姐帮忙……”


Danny这才知道,这位室友并不“高冷”,只是面冷心热。于是,他放开胆子,乐此不疲地逗室友说话。有时,他凑在室友旁边吐槽作业太难或者讨论学校食堂哪个窗口最好吃,Danny立志要把舍友培养成一名合格的“话痨”。


他们在努力适应陌生


Ann是个十足的吃货。她从泰国千里迢迢赶来,包里装的最多的不是化妆品、衣服,而是一包包方便面和泰国调料。室友回忆:“她一开箱子,方便面就蹦出来,吓我一跳!”


Ann解释道:“中国的方便面,不够辣。”她的泰国室友深有同感地点点头,拍了拍Ann的肩膀,幽默地说“吃的时候分我一点”。


Ann和她的泰国朋友都喜欢吃酸辣口的食物。她第一次进食堂,就被各种食物迷得眼花缭乱,面对琳琅满目的食物,她有点犯难。同行的泰国朋友指着一处菜名说:“你可以尝尝这个,酸酸甜甜的,很符合你的口味。”她顺着看过去,辨认出来那道菜的中文名——“西红柿炒面”。


结果这一尝就不可收拾,之后Ann一天三顿都用“西红柿炒面”解决,因为这是她唯一吃得惯的中国菜“泰国菜是辣辣的味道,中国菜咸,特别咸”。Ann对中国菜心有余悸,她已经在发愁等储备的方便面吃完以后,她该怎么办。


不过这还是小事,真正让她发愁的是她的学业。


Ann的中文说得十分吃力,她只能看懂简单的汉语,大学高强度的学习让她倍感压力。中国学生在下午5点以后,几乎就没有课程安排了,但她却需要上中文学习班,开学这几天,她为了跟上老师的教学进程,经常抓紧一切机会啃书本。


作为留学生的Danny,课业压力同样很大。周二是他一周里最忙碌的一天,从早上九点半到晚上九点半,他几乎要上十小时的课程。政治经济学、管理学、大学英语、简单微积分……这些课对他来说都不简单。除了必要的课程,他还要去上高级汉语课,整整三个小时的语言课程让他脑袋发懵。


有时,这个少年也会向同伴抱怨课程太满,可抱怨归抱怨,随后他就捧着一大摞书去图书馆“闭关学习”去了。他很喜欢泡图书馆。开学第二天,他就去逛了大学的图书馆,图书馆里丰富的藏书让他心花怒放。他还意外收获了几本韩语书,兴冲冲地发了一条朋友圈“第一次在中国发现韩语书籍”。


进入大学,Danny觉得他的人生真正开始了。“大学赋予我自由与责任”这个年纪不大的少年说起话来却像“老干部”一样正经。 


同班同学们也很照顾这个黑发黑眸,看起来很像中国人的留学生,他们会和Danny分看一本讲义,给他讲解老师的教学计划。


Danny的中文非常好,一张口就是流利的普通话。在别人眼中他是“中文大佬”但Danny自己却不这样认为。他在韩国学习中文的时候,没有学习简称。当学校通知中出现“返校”等词语时,他大为疑惑,“我只知道返回学校,返校是什么意思?”而且Danny非常不理解中国的“倒休”制度,也就是放假后补课, “国庆节放假之后为什么还需要补充上课?”


把“补课”说成“补充上课”为了防止出错,Danny说话不喜欢省略,如果发送文字消息,句号,引号,冒号……该加的一个不落。


从开学到现在,Ann已经学会使用微信了,聊天时还调皮地加上系统自带的表情包;她在交流中可以熟练地使用“是的、可以,好”等词语,刚来中国时,她只会用“对的”来表达肯定的意思。


Danny现在会在朋友圈里“晒”出自己的聚会照片,会满大街的“扫”共享单车,会嘴馋中国的茉莉蜜茶饮料。到底能不能适应中国的大学生活呢?对于这个问题他已经没有时间考虑了,因为他忙着和小组成员一起做PPT,忙着参加排球社团活动,忙着和刚认识的印尼朋友一起吃饭。


(文中受访者皆为化名)



来源|南都周刊


END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权请邮件:newmedia@nbweekly.com。如果想找到小南,可以在后台回复「小南」试试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