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load
img_load
全天24小时
img_load
img_load
微信公众号

专访姜茶茶:请忘记节操词典,记住我的新成绩

浏览:690 来源: 时间:2023-04-27


写给非广告人的广告常识(微信号adernous)数英网用户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本人


本期访谈嘉宾,姜茶茶,公众号“姜茶茶”创办者,广告圈段子手,因创作节操词典走红网络。是近2年,广告圈最被瞩目也最受争议的青年广告人。能写会画敢批判,作品高产优质,深谙新媒体传播及内容创作规律。

此次访谈,茶茶亲自和我们讲述那些关九会长也没能扒出来滴——有关校园经历,广告入行,广告考研,创意发想以及公众号运营等方面的独家观点。


问=A=Adernous答=茶=姜茶茶


1.

A:您的节操词典、广告狗等系列作品,在网络、广告圈内持续走红。很多人也是从这些作品开始了解您、追随您。面对非广告人,您会如何介绍自己,让他们快速地注意您、记住您?

茶:一般懒得跟非广告人介绍……非要说就是“我有个公众号,卖姜茶的”。


2.

茶:我希望大家能够忘记节操词典。我觉得在进步的一个标志就是,别人在慢慢忘记你过去的成绩,而记住你的新成绩。

我举个例,大学时,我在一家电视台实习。其实很枯燥无聊,但是可以拿到一份实习证明。当时我非常渴望这个证明,觉得能为自己找工作增色不少。

但是那个证明过了很久才发下来,那个时候我已经进入奥美工作,我甚至,都不想去专门跑一趟拿那个证明了。因为我意识到,我已经不需要它了,我有了奥美的从业经历。我在进步。

3.

A:2009年,您在人人网有晒出一些简单的线描画。您是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在写和画方面有优势的?小时候有训练过,还是后天自学的?

茶:从小有参加过一些兴趣班的学习,在大学时,曾经有段时间想去做游戏原画师,所以也学了很久。


4.

A:微博走红后,转到微信时,您起初做的公众号是“节cao词典”,只推送了3次,就改做公众号“姜茶茶”。从运营作品到转做个人品牌,您是如何考虑的?

茶:1)微信不适合做短内容,我在公众号里只发一张图,没人会转的。

2)节操词典不可能一直做下去。因为节操词典的选词主要有两种,恶搞成语和解读流行语。当我做到200多张的时候,我就察觉到问题了。中国的成语是有限的,我不可能无限制地做下去。解读流行语?我做的又不够有趣。所以后期就放弃了节操词典。


5.

A:您本专业学的是历史,大学四年却热衷于参加广告系的大小比赛,甚至进入奥美实习期间,还在组队做金铅笔的命题。对创意、创作的热情,起初是如何被发觉的?

茶:我很早就意识到自己是个想象力丰富的人。上帝会给每个人天赋,用好了就是长处,用不好就是缺点。把想象力丰富用在工作上,就是创意能力强。反过来,用不好就成了负面,很爱胡思乱想。其实我一直有一些间歇性的心理疾病,折磨我很久了。

6.

A:刚到奥美实习,您曾在人人发状态畅想过自己作品出街的快乐。从文案生手到入门到独立带项目,从学生到职人的过渡,哪些事儿对您来说非常关键?

茶:外界的打击。对,就是外界对我的否认。

首先是我的父亲。他是个非常保守的人,因为我并不是广告专业出身,他就判定我没有做文案的天分。所以他一直在阻拦我去做广告,哪怕我拿着奥美的offer回家时,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仍然是:你没能力做广告。

我当时的男友,按照现在的说法,应该是个“网红”,大四的时候就拿到数百万的天使投资。其他女孩子可能会为他开心,但是我在开心之外,还有种情绪,就是“我不想比他差”,我也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

这些外界的压力,反而刺激了我。让我拼了命想去告诉他们,我也可以很棒。就像是,很多受到家庭阻力的情侣,反而会顶住重重压力不分手。结果家里不反对了,反而觉得不合适而分手了。


7.

茶:1)我离开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考虑,最核心的是“在这个地方我能进步吗”,如果不能,我就走。

2)我感觉我自己没抓住什么好的机会啊……


8.

A:有报道说,MINI中国早期御用文案,写出了“别说您爬过的山,只有早高峰”等脍炙人口的广告语的白雪丹,是您入行的第一个师傅。她给您或者说奥美给您的广告启蒙,对您影响最大的地方有哪些?

茶:她叫Jackie,是当时奥美的ACD。她是个狮子+上升处女座。也是奥美最年轻的ACD之一,所以可想而知她对工作的要求多高。

我有一次在深夜加班的时候,小小吐槽了下,结果她跟我说,自己曾经在公司睡了三天没回家。她这种精神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我。让我不把自己当一个实习生看,而作为一个正式的文案去要求自己。

我写的东西总是达不到她的要求,我就凌晨四五点起来写文案想创意。别的组的实习生按点下班,我却经常加班到深夜。

痛苦才是进步的时候吧。每个人的大脑能差多少?浅层的创意很容易就想到,深层的就得去深挖。想到头脑发胀,甚至有发烧的那种眩晕感时,离好的idea就不远了。


9.

A:对“甲方闭嘴”“杜蕾斯”等圈内热门战役,您敢于发表批判性的观点,说别人想说而不敢说的意见。这是否可以看作是KOL在关键时刻的发声表现?这类敏感话题,您是如何拿捏尺度的?

茶: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观点,而是很多人的观点。大家只是借着我的公众号说出来自己的观点罢了。


10.

A:您曾经表示,想做广告人的广告专业大学生,不需要考研。能结合您的经历,展开说说不支持广告生考研的原因吗?

茶:首先,除了少部分醉心于学术的人,中国大部分学生考研是为了逃避工作,话我放在这里了。学校的环境要比外面舒服得多,家长每个月定期给你打生活费,吃喝不愁,唯一需要应对的就是课业压力。但我们都上过学,知道国内大学多水。学校就是个温室。而社会就不一样,特别是初入职场的新人,需要面对非常多的压力,微薄的薪水,同事的排挤,领导的责备,让你感觉刚入行那几年,还活得不如狗……很多人就想,那我晚几年再上班好啦,再玩几年。其实越早出去越好,年轻不吃苦,等老了再吃苦啊?

其次,广告学专业的研究生文凭并不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收益。因为广告行业是个认本事的行业。你进4A,发现有小学文凭的创意总监,有学物理的文案,学计算机的美术。这是个不看学位的,只看能力的行业。你在公司上班,得去给客户去解决问题。你说你有研究生学位,想创意的时候想不出来,做方案不会,文凭这时候有用吗?没用。

最后,我的母校是南京大学,虽然南大的传播学不是最出名的,好歹也是985+211。但是,我发现几乎没有老师是有过专业的4A从业背景的。甚至还有老师是从社会学系调过来的,讲解的案例最早的也是几个月前的,南大尚且如此,其他学校也好不到哪里去。在学校学的东西,过时又不管用,要去职场积累经验。


11.

A:您朋友圈,时不时有您和实习生的聊天截图,最近也看到您尝试拍了三支视频。您的公众号是团队化运作了吗?对以后的职业状态,您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是什么样子的?

茶:1)我觉得不能算是团队,实习生是我原来在公司的下属,现在也没有全职为我工作,偶尔帮我找找资料搭个框架什么的。

2)理想状态是招个长得像杨洋锦户亮山下智久的同事,毕竟我这么努力!就是为了包养小鲜肉好嘛!


12.

A:您曾力荐大家多读心理学方面的书,有助于抓insight。对于提升创意发想、趣味表达、网感培养等方面,您会推荐哪些书呢?

茶:一般我不推荐书,因为我大学时就几乎把所有与广告行业相关的书都读遍了。我从来不相信读一本书就能改变你这种鬼话,阅读是需要一个量的积累的。非要推荐,就这3本:

《三体》:其实和广告无关,主要是看《三体》你能感受到人类的渺小,人类都他妈要灭绝了,自己那点屁大的烦恼算个啥?

《社会心理学》:很多广告问题的本质可以归结到心理学上,分析受众的心理是非常必要的。

《影响力》:具体我已经忘了好看在哪里了,反正很好看。


13.

A:对于有志于从事广告行业的大学生,您会建议他们做哪些前期储备,以便更好的浪费大学时光?

茶:多参加学生类比赛。早点实习,进入社会。

14.

A:您将正职和私活兼顾得当,对那些想接私的广告人,有什么建议?

茶:很多公司的诞生都是老板从接私活开始的,然后活多了,客户要开发票了,自己开公司了。只要不利用公司资源,别在工作时间接私活就行了。

15.

A:公众号写的文章能等同于广告公司做的作品吗?您写的文章红过你做的广告,会有做一个很火的广告的情结吗?

茶:不能。我很早就发现了一个问题,与其说我喜欢的是广告,不如说我喜欢的是创意。做广告长了,你会发现一件事,那就是,好的作品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明智的客户,清晰的brief,好的创意和执行。这几点缺一不可。并不是你有好的创意就可以。而这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碰上一个。所以,我想,干脆我自己动手把自己的创意去实现。但是你也知道,做公众号你会受到很多限制,执行能力会比广告公司差很多嘛。


16.

A:以下是一个快问快答,小心冷箭出没。

广告人费尽心思创作,却羞于推广自己的作品,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茶:推广得不要脸。

A:您的成长经历,有哪些是可被复制的?

茶:经历是不可复制的,努力是可以的。

A:哪些对您的评论是您无法接受的?

茶:我看到过各种对我的评价,直接骂“傻逼”的我不能接受,起码你要给我个理由。

A:哪些评价,是您觉得相对客观的?

茶:又美又努力的文案。

A:您的生活状态和职业状态有哪些不同?

茶:自媒体人是没有生活的,热点来了,熬夜不吃饭放下一切事去追。我总是随身带着电脑,利用飞机上、地铁上的零碎时间去写作。包括过年期间去日本度假也是背着个电脑,不停的写。

A:推荐一部您喜欢的电影和一首您喜欢的音乐吧?

茶:《星际穿越》,陈绮贞的歌。

A:一句话总结本次问答访谈。

茶:我打了好多字,好累。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怕就怕学霸有颜值,还比咱努力,这个世界果然是不公平的呵呵呵……

还好公平的是,经历不可复制,但努力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