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24小时
微信公众号

春招海归回国潮竞争加剧 求职季海归们仍存焦虑

浏览:347 来源: 时间:2023-05-18

【侨报记者粟裕北京报道】春招已经拉开序幕,海归回国潮又开始涌现,随着中国高校毕业生质量不断提高、高水平高技能人才不断涌现,海归的光环在慢慢消退,有不少归国留学生表示面临的竞争太大,困难重重。有专家指出,建议在海外学习过程中,尽早为归国就业做准备,提早了解国内的就业市场状况,避免回国后“水土不服”。

一年制的硕士被批“缩水”?

王振(化名)去年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读硕士。今年毕业回国,谈起自己在应聘历程中的感受,觉得自己在应聘当中并不那么顺利,许多国内企业觉得一年时间学不到什么,在外企反而并不在乎这个。“一年内紧张的课程,却被看成缩水的学习。”

不仅在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也有大量的“一年制硕士”,美国也有少量时长为一年的硕士课程,如法律硕士(LLM)。当他们回来的时候,也常常遭到用人单位一定程度上的质疑。

英国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学生重点考虑的留学目的国之一。而英国大学的硕士项目大多为一年制,许多人在一年学业结束后不再继续深造,而选择回国就业。随着留学热持续升温,选择一年制硕士项目的留学生人数也快速增长。

他还告诉记者,在招聘时许多公司看重学校的知名度。“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优秀人才集聚,如果是牛津、剑桥这类英国名校的毕业生,自然受欢迎。但如果是知名度比较低的学校的毕业生,与国内名校毕业生相比,竞争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

一些单位对报名的国(境)外院校学生明确要求,其本科毕业学校一般为国内全日制一本及以上院校,对于国(境)外学习期不满2年的,本科学校为国内985、211工程院校。

 “有些国家的研究生学制只有1年,留学生的专业知识可能不够牢固,所以我们不太偏爱英国等国的硕士毕业生。”一位参加过招聘会的企业负责人表示,如今不少招留学生的企业招聘条件会考虑学制,甚至看国内本科院校。

上海海归招聘会现场。(受访者供图)

求职大潮“有人欢喜,有人愁”

李捷(化名)本科毕业于国内985知名高校,研究生就读于美国100名以外的大学。她自己坦言,研究生的学校和专业还不如本科的含金量。“已经面试了很多家公司,投了很多简历,明显感觉到争不过国内知名高校的研究生”。

她告诉《侨报》,很多朋友劝她找一个差不多的就行了,但是在她看来留学机会成本很高,不想辜负学费和时间,而且找一个万元以上的工作要求并不高。接下来,李捷还将奔波于各大招聘会,她认为在春招抓紧时间找到自己合适的岗位很重要。

事实上,海归回国能否找到满意工作,除了跟自身实力和学历有关,跟专业和就业环境也密切相关。根据《2018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在就业行业方面,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教育、排名靠前。对于女性海归来说,教育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比明显高于男性;对于男性海归来说,金融业和制造业占比则明显高于女性。

“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为例,很多高端的新兴技术行业更倾向于招聘掌握国外先进知识、具备一定经验的海归。”智联招聘CEO郭盛接受《侨报》采访时表示,首先海归善于利用自身的语言优势和国际化视野,当企业需要开拓海外业务或与海外机构开展合作时,海归的语言能力以及对海外文化的了解,都能帮助其在自身岗位上更好地展示实力。

王羽去年毕业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航空工程专业,这个英国排名前三的高校让她的就业并没有太多阻碍。“投的第二次简历,就顺利来到网易了,这可能跟我在英国有实习经验有关。”

王羽告诉记者,自己同班的中国留学生就业形势都很不错,目前待遇和福利都很满意。她建议,海归们要为求职做好准备,在学校充分锻炼自己,毕业后留意国内的招聘,心态应该放平,不能好高骛远。

一家互联网企业HR告诉记者,在回国就业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摆正自己的位置。现在的海归已经和过去不一样了,随着回国人数越来越多,洋文凭早就不稀罕了。他也表示,我在筛选简历的时候,还是会倾向于有留学经验的人,但不会因此在面试的时候给他们加分。

春招来临,有海归表示竞争加大。(受访者供图)

留学生“量产”后回国

留学已呈平民化发展,大规模“海归潮”到来,近日教育部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情况统计显示,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66.21万人,其中自费留学人数占总留学人数的90%。

记者注意到,2018年度出国留学人数增加5.37万人,增长8.83%。相比2017年11.74%的增长率,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中国留学监理服务网创始人胡本未分析,一是大家对于出国留学更加理性,“镀金”思想在淡化。二是近年来随着国际学校数量逐渐增多,提供给家长的选择也更加多元。

留学回国与出国留学人数“逆差”逐渐缩小。胡本未认为,留学回国人数还可能继续增加,甚至会超过出国留学人数。“国外的就业压力、政策限制等,以及中国的发展机遇,让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选择回国。”

有留学机构人士表示,虽然更多的学生倾向先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再回国,但整体计划最终归国发展的比例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一方面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国内快速的经济发展让更多学生愿意归国发展,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学生留学前更有规划。

广州地球村教育的创始人黄琳协办了北京、上海两场海归专场招聘会,她告诉《侨报》,近几年海归的就业形势,普遍没有以往那么乐观。就薪资而言,不少刚刚回国找工作的海归,都会觉得国内的薪资“很难接受”,大概半数的海归第一份工作的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下。

她表示,现在海归回国潮到来,越来越多优秀的海归加入到中国招聘季中,用人单位会从各方面来考察海归的整体素质,在招聘时也愈发看重学生的沟通、实践等综合能力,而国内高校的整体培养质量逐渐增长,这也加剧了海归的竞争压力。

此外,留学的产业化发展让海归学位不再稀缺,让更多学生很容易走向国际化的教育之路,市场乱象让海归就业从“黄金时代”坠入“青铜时代”,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不少国内本科生认为,本科学校不好又觉得考研太难,申请某个知名高校研究生更加容易,出国留学也有投机心理。 

CCG主任王辉耀认为,近年来海归人员大量归国,中国无疑迎来了“海归时代”。但在数量猛增的情况下,归国人员的整体质量并不如预期。只有做到保“质”保“量”,海归在职业竞争中才能脱颖而出。

王辉耀指出,博士或以上学历、有多年海外经历的海归,还是比较少。是成为人人争取的高层次人才,还是回中国与一大批人竞争职位,都得看留学人员的留学生活积累。

海归创业“政策助力”

学生回国创业,在不同的地区留学生也享有不同程度的优惠政策。例如北京市委4月1日发布《2019年度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试点工作的通知》,经人力社保部审核确定的资助人选,每人将获人力社保部一次性资助金额30万元,还将根据要求对获得国家资助人选再提供一定额度的配套资金资助。此外,上海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管理方法》来资助留学回国工作和创业的个人及团体;同时,留学生回国创办的企业,按有关规定还可以获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根据企业所处的产业和区域进行划分。

张佳伟出国前就读于重庆大学建筑系,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建筑工程系研究生,纽约ARUP建筑师。在美国留学期间,张佳伟就顺利拿到了美国当地一家建筑企业的Offer,几经纠结,还是放弃了这份待遇优厚的工作,踏上了回国之路。

他多次深入各个学校和幼儿园,了解孩子们的喜好,发现了教育行业存在的商机。“我发现幼教行业有很多方面需要规范和提升,但现在却没有一个好的平台将这些幼教资源进行集成利用。”历时一年的工程建设中,张佳伟还结识了国内知名教育行业的创始人,于是“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教育行业。

现在的张佳伟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主要为各个幼儿园制作园所管理、家园共育等互联网平台,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幼儿园教育做产业升级。“感觉回国创业的机遇很好,自己的成长也很快。”

根据留学生报告显示,北京仍是海归的创业首选。多数受访者选择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武汉,呈现“一线城市领跑,二线特色城市崛起”特征。北京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副处长于海蛟认为,当前海归到北京创业有很多需求,但最重要的是事业发展的需求。就北京的营商环境来讲,要降低海外回国人才创业成本,包括适应过程、服务水准、商事制度改革等,让他们心无旁骛地创新创业。

面对海归回国发展,智联招聘郭盛也建议,如回国时间错过了校招季,应多留意国内名企的招聘信息,参加海外招聘专场或网络面试;同时,创业海归也应及时了解国内相关就业政策,很多地区为吸引留学人才开出了诸多便利条件,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创造出良好的创新创业条件,这些都为海归施展才华提供了机会。(完)

当前页面由百度MIP提供加速,可能存在部分功能无法使用,如需访问原网页,请点击这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