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24小时
微信公众号

师生上下齐心协力,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为什么重视室内乐

浏览:234 来源: 时间:2023-05-10

今年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重视室内乐

什么是室内乐?它原指在房间内演奏的“家庭式”音乐,现在普遍指在较小场所里演奏的音乐,由一件或几件乐器演奏,区别于大型管弦乐。

室内乐最开始都是在欧洲宫廷以及贵族家的沙龙里出没,因为容易得到皇室赞助和支持,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等作曲家都是先写室内乐,再写交响乐。也可以说,室内乐是古典音乐的基石。

自2010年开始室内乐教学的探索和研究,上音附中的室内乐小组就像“星星之火”一样燎原,从原来的1个年级12组飙升到如今的5个年级90多组——除了指挥、作曲、打击乐、竖琴专业,几乎所有学生都参与到了室内乐小组的训练里。

每个新学年开始的第一个月,上音附中室内乐学科副主任吴淑婷几乎都在张罗和组织室内乐小组,她会先把小组的形式贴出来,让学生们自由报名和组合,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甚至六重奏,什么样的乐器搭配都有,让人眼花缭乱。

“上音附小只有二重奏,到了上音附中就丰富多了。进入大学后,我们就两种室内乐形式,一种是弦乐四重奏,一种是钢琴三重奏,因为这是最经典、最稳定的室内乐形式。到了研究生阶段,我们会有室内乐文凭,学生可以选弦乐四重奏或钢琴三重奏继续深造,上音也是全国唯一一家设有室内乐文凭的学校。”

吴淑婷说,相对而言,上音附中的室内乐小组反而是最丰富最多样的,学校也鼓励这种多样性,这些组合每个学年都会流动,并非一成不变,“我们也不希望他们这么做,而是希望他们更多地流动起来。”

至于那些没有纳入组合的个别专业,学校也会想尽办法,尽可能通过其他形式将他们纳入室内乐的训练。比如合唱,“我们未来想组建上音附中少年合唱团,这样一个30人左右的室内合唱团,也能达到室内乐训练的效果。”丁缨说。

作曲专业的学生其实也会参与室内乐的训练。丁缨介绍,上音附中作曲科每两年都会面向全国举办一次“音中奖”作曲比赛(目前已办三届),叶小纲、郭文景、徐孟东等大作曲家都曾坐镇评委席,目的是挖掘和培养青少年作曲人才,“学生的作品交给学生来演,相关的演奏专业就被带动起来了,又是当代作品又是身边的小作曲家写的,孩子们演出的积极性很高。”

现如今,室内乐在上音附中是专业必须课,学校里专授室内乐的老师有7个(分弦乐、管乐、民乐、钢琴等方向),另有9个外聘教师,然而,要想教好室内乐没想象中那么容易,老师们必须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

吴淑婷便是其中一位室内乐老师,虽然上音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都在带,她的教学重心还是在附中,附中的学生也最多。

吴淑婷毕业于德国汉堡音乐与戏剧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小提琴演奏专业,获双硕士学位,并在西班牙女王高等音乐学院获得弦乐四重奏专业文凭,其间,她还曾师从阿班贝尔格四重奏、哈根四重奏的演奏家,对室内乐始终保有旺盛的热情和好奇心。

回国后,吴淑婷一直对弦乐四重奏念念不忘,于是2011年牵手中提琴演奏家刘念组了汉四重奏,随着小提琴演奏家郑炜珉、大提琴演奏家潘䶮加入,组合稳定至今。9年来,汉四重奏每学期会演出2-3场,循序渐进地学习欧洲尤其是德奥经典室内乐作品,至今积累了作品140余部。

吴淑婷还是上海友人室内乐社的团长。这个组合成立于2009年,包括中提琴演奏家蓝汉成、单簧管演奏家李聪、钢琴家俞湘君以及吴淑婷等核心成员,旨在介绍二十世纪经典室内乐作品,同时推广当代华人作曲家的新作。成立至今,乐社每月推出2场室内乐音乐会,积累曲目100多部。

两个组合走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向。在今年艺术节的“当二十世纪遇见莫扎特”音乐会上,他们分居上下半场,一个专注二十世纪室内乐,一个聚焦莫扎特室内乐。有意思的是,除了李聪来自上海交响乐团,其他几位演凑家都是上音或上音附中的老师,他们随时随地都在把自己从台上摸索出来的演出经验带到课堂里。

“演奏就是最好的备课,不备课你很难教学,尤其是对演奏专业的人来说。”独奏讲究个人能力和个性的发挥,室内乐则讲究合作和倾听,就像打网球、乒乓双打或花样游泳,最需要磨合出默契,吴淑婷举例说,“当我听到了一个声音,我要怎么对这个声音作出回应?我听到了再回应已经晚了,正常的情况是边听边回应。这些都是演奏带给你的经验积累。”

“室内乐很有趣,它教会了我怎么去做人,做人才是最大的艺术。室内乐对我的人生观塑造有很大的帮助。”

在吴淑婷看来,室内乐最难的不是怎么拉琴或吹管,而是学习怎么和别人沟通交流,“夫妻两个都会因为意见不同难以调和,何况是四个人的四重奏?在一个组合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怎么协调,怎么妥协,怎么提出自己的观点,怎么接受别人的观点,这些都非常值得学生去学习,受用一生。”

“其实我们生活里的方方面面都有室内乐的影子。不管以后是当独奏家,还是去交响乐团、室内乐团,你总要和人相处,你总要生活在人群中,这就是室内乐教会我们的,它会教人谦让、包容、合作、沟通的精神。”吴淑婷说。

“中等音乐教育是培养未来音乐人才的重要环节,我们既要培养能够赢得国际比赛为国争光的精英音乐人才,也要培养善于合作的综合型人才。”

丁缨认为,像郎朗这样的明星演奏家始终是凤毛麟角,学校要对家长的意识进行引导,“现在独生子女的关注度太高,家长的期待也太高了,就希望他成名成家,但只有这样一种培养是缺失的,学生毕业后也不一定走专业的音乐道路,也许就是把音乐作为一种修养、一种经历、一种综合素养。学生要有一技之长,但也要有综合能力,一专多能,孩子的发展才能更全面、更有竞争力。”

在欧美当下的音乐教育里,室内乐是必修课,不少国际知名的钢琴比赛、小提琴比赛都把室内乐演奏能力纳入考核范围,很多驰名国际的音乐大家更是从室内乐里一步一个脚印历练过来的。

在中国,室内乐尚在起步的状态。作为其中一个引领者和带头者,上音附中希望,通过“国际室内乐艺术节”的举办,搭建开放、融汇、共享的学习平台,共同促进室内乐教学和演奏,提高青少年音乐教育水平。

“室内乐不是电影也不是话剧,我们没有情节没有台词,我们说话要靠乐器,对中国人来说,室内乐还有很厚一堵墙,破墙需要时间,要靠后面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来接力。”吴淑婷说。

当前页面由百度MIP提供加速,可能存在部分功能无法使用,如需访问原网页,请点击这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