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24小时
微信公众号

外国人赴华旅游发展仍显缓慢 签证管理滞后将加大游客赤字

浏览:668 来源: 时间:2023-11-23

【侨报记者粟裕1月11日北京报道】中国出境旅游快速发展,中国游客也成为世界各旅游国家争相吸引的群体,与出境游的火热程度相比,中国入境旅游发展相对缓慢。全球化智库与携程集团10日在京联合发布《从出入境旅游看中国全球化发展》报告,其中指出中国签证管理滞后再次拉大中国国际游客赤字,未来5年中国国际游客赤字将进一步拉大,数量可能超过 1 亿人次。

入境外国游客增长缓慢 签证费用高成主因

报告显示,超过1/4的受调查者认为目前中国签证申请的最大问题是签证费用高,占比达到26.09%。以最低档来看,外国人申请到中国旅游签证需要花费大概115欧元(折合人民币约900元),有学者指出,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该区域外国人来华的积极性,与中国周边国家对于申根区国家推出免签、落地签或电子签等便利化措施相比,来华旅游竞争力大幅下降。

“这两年来华旅游的人数总体数字在增长,但是实际是在下降,我们要看统计数字里的构成,里面有大量来华旅游者是边民、港澳台往来工作的群众”, 携程集团副总裁、首席政府事务官席伟航接受《侨报》采访时表示,真正作为旅游者来的数量在下降,而且游客构成有很大一块都是日韩和东南亚的客人,而欧美的游客这两年数据也是在下降的。

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2015 年期间,入境外国游客数量由2006 年的 2221.03 万人次增加到 2015 年的 2598.54 万人次,10年内仅增长16.9%,仍然不足1/5,外国人入境旅游近10年在旅客数量和占比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席伟航认为,这一现象与中国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进程是不相匹配的,也不符合中国在当前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发展趋势下对外国人入境旅游发展的“新常态”。出国游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选择,且其热度也在不断上升,增长速度远高于入境游客的变化速度。“预计在当前发展态势下,未来五年中国国际游客赤字将进一步拉大,数量可能超过 1 亿人次。”

为了入境游便利化,自2019年1月1日起,厦门、青岛、武汉、成都、昆明5个城市将实施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来自53个国家的旅客,持有效国际旅行证件和144小时内确定日期、座位前往第三国(地区)联程客票,可以分别在这些城市免签停留144小时。

业内专家表示,过境免签政策作为拉动入境游的一大抓手,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增的5个城市都是当前较热门的入境游目的地,将过境免签的时间从72小时延长到144小时,无疑将为入境游提供更大的便利,也为这些城市继续做大入境游提供了政策支持。

但另一方面,144小时6天的停留时间对于许多游客时间显得不足。席伟航向记者表示,6天的时间对于花费几万元机票的游客来到中国不太划算,许多游客一般都会选择游玩10天以上,或者在中国寻找更多机会。

来华签证缺乏细化创新 来华旅游更需人性化

目前,中国签证分为外交签证、礼遇签证、公务签证和普通签证4个大类。其中普通签证分为12种16个类别,基本覆盖了外国人来中国大陆地区开展相关事项的范围。《报告》指出,中国签证种类相对传统且不丰富,尤其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签证政策缺乏细化与创新。

“发达国家纷纷根据各自的特点和切实需求,在传统签证类别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细化,形成了具有该国家特色的签证体系。”全球化智库联合创始人苗绿向《侨报》表示,签证类型不丰富容易给签证申请者带来类别选择的困惑。因为入境的主要目的需要与签证类型相符,缺乏相对细化的签证类型,会使得签证本身无法体现入境者的切实需求。

事实上,澳大利亚有“打工度假签证”,让更多的人可以在旅游中深入了解澳大利亚,并赚取一定的旅游经费;新西兰提供以家庭为单位的旅游签证,让更多的家庭可以不用为负担每人一份的签证费用而苦恼。目前在中国签证制度里,希望能够以家庭为单位申请旅游签证的群体暂时只能独立申请;受企业委派或因业务需求,需要在中国开展短期工作的群体暂时只能依靠旅游、访问和商贸签证入境。

此外,2013年,中国《出入境管理法》中增加了人才签证(R)类别,但该签证申请条件较高,且签证效用除长期多次往返外非常有限,实际申请量不高。特别是持有人才签证的人在中国大陆地区工作,仍然需要换取工作签证才可合法工作,使得人才签证的意义与实际效用存在显著差距。

“根据国家的发展需要,对签证类别进行创新,扩大相关政策适用范围与效用,包括免签、过境免签、落地签、家庭旅游签等。”苗绿向记者表示可以补充短期工作签、工作打工签等签证类别,采取配额制管理,在创造社会、经济价值的同时,切实满足入境者的合理需求,使管理更加精细化、人性化。

海南试点免签59国 中国版“济州岛”能否成功推广?

当前中国已经与14个国家签订签证互免协议,免签成为签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新加坡、文莱和日本提供单方面免签,有条件免签包括APEC商务旅行卡、过境免签(24、72和144小时)和区域旅行团免签等,而中国尚未形成范围广泛的免签体系。

根据《亨利签证指数》2018年全球排名,有74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实施免签、落地签政策,中国因私普通护照便利度并列全球第71位,位于117个国家之后。

作为试点的海南在免签上做到先行一步,自2018年5月1日起,中国海南省实施对瑞典等59国人员入境旅游免办签证政策。有关国家人员持普通护照赴海南旅游,由在海南设立的旅行社接待,可从海南对外开放口岸免办签证入境,在海南省行政区域内停留30天。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研究员杨彦峰向记者表示,“目前来看,外国人到海南来仍要通过旅行社来办理相应的申报手续,而我推测这只是一步过渡措施,是对海南当地管理力度和游客接待能力的一种保障。”

杨彦峰分析,在试运行一段时间后,政策有可能会完全放宽到个人,届时海南将变成一个可自由出入、享有离境免税政策支持、类似韩国济州岛和中国香港的目的地,从而建成真正的国际旅游中心。

有业内人士表示,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扩大免签范围,吸引国外游客入境游,对于海南这样一个旅游产业依存度较大的地区的发展,特别是自贸区建设而言,可说是“点睛之笔”。海南岛要形成新的开放格局,要缩短与其他一些国际知名旅游岛的距离甚至是超越它们,扩大免签来降低入境游客的成本,是无法绕开的一环,也是向成熟旅游市场普遍规则看齐。

事实上,免签政策将提升国际游客进入海南的便利性,降低进入海南的经济成本,将给海南入境旅游市场带来更为庞大的客流量,增加海南旅游产业的就业和税收,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当地居民收入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便利却仅局限在海南省,入境后停留范围仅限于海南省行政区域。席伟航认为,在此基础上应扩大旅游免签省份,诸如青岛、杭州等,形成各个热门旅行目的地的联结。

“开放国门,破除人员流动壁垒,除了便利外国人来华观光旅游,更重要的是在新一轮的国际人才竞争中吸引全球人才,这是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重要一步。”杨彦峰表示,这次免签政策调整,受益者绝不只是59个国家和海南一地,其意义自然也会溢出经济层面,其背后有条愈来愈明晰的主线,放宽出入境政策,也是中国自身发展的必经之路。(完)

当前页面由百度MIP提供加速,可能存在部分功能无法使用,如需访问原网页,请点击这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