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24小时
微信公众号

徐世平:特殊的纪念

浏览:702 来源: 时间:2023-03-14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从1978至今,改革开放大潮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命运,而留学潮伴随改革开放风起云涌成为中国人才国际化的重要推手,数百万中国留学生们也成为中国强劲发展和迅猛崛起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为此,美国格律文化传媒集团联合上海东方网共同推出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留学生的40年”大型报道。

2018年7月16日,美国格律文化传媒集团、上海东方网共同拉开“卷轴”为“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留学生的40年’”大型报道揭幕。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到了2018年的12月。前两天,上海落了今年入冬的第一场雪,这场雪比往年来得都早。

今年春天,美国格律集团、侨报、全球智库和东方网共同发起中国留学生40年的报道,我们用40位中国留学生的生动故事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7月16日,报道正式在上海启动,美国格律集团总裁、侨报董事长谢一宁先生专程到沪出席启动仪式。四个月间,美国侨报和东方网先后派出23名记者,陆续采访了40年来,前往美国、巴西、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新西兰以及英国留学的中国学子。

8月9日,我们共同刊登了第一篇报道《谢明:从知青到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1月22日,《柴洋:从留学生到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为本次报道划上了句号。

40年前的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也正是在那一年的12月,第一批52名中国留学生抵达美国,开启了新留学潮。

40年来,数百万中国留学生陆续奔赴海外。我们采访的这40位中国留学生,历经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阶段,涵盖了经济、政治、科研、教育、文体、公益等各个领域。既有学成归国的代表,也有海外发展的佼佼者。早期攻读自然科学的多。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中国学子,则在文化、艺术、体育等领域求学深造。

现年85岁的柳百成先生是1978年抵达美国的第一批中国留学生。两年后他学成归国,率先应用信息技术改变“傻大黑粗”的传统铸造行业面貌。2016年前往英国伦敦艺术学院深造的王徐悦,如今也回到了上海,入职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成了一名“90后”的文物修复师。

我们采访的这些中国留学生,不少人留在海外,搭起中外沟通交流的桥梁。有的在美国课堂内外讲述中国故事。有的跻身世界重量级的数学家行列。有的当选该国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有的是闯荡华尔街的金融巨子。有的成功创业推动中外经贸交流。有的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立足西方歌剧界的华人歌唱家。有的进入篮球水平全美闻名的高中读书打球,夺得全美高中篮球联赛冠军……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我们的记者通过文字、图片、视频,一一讲诉他们的留学故事和人生经历。无论身处何方,40年的改革开放,都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也深度地影响了他们的人生。

春去夏来,寒来暑往,我们这一报道落下帷幕。我和格律集团总裁、侨报董事长谢一宁先生有个约定,在12月初,在中国改革开放的重镇上海,举办一场论坛,邀请留学生代表以及专家学者,共同回顾、分享、展望中国留学生的这40年。

一切都在紧张有序地筹备中。突然,大洋彼岸传来噩耗:我们的合作伙伴,我的大学同班同学,谢一宁先生猝然而去。没想到,7月,我们在上海的见面,竟是永别。一个活生生的人,不在了。不敢相信,不愿相信。

40年转瞬即逝,40年春华秋实。1978年,我和谢一宁一起考上著名学府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那一年的秋天,谢一宁从广东汕头出发,经历几十个小时,到达首都北京,我从上海出发,第一次出远门。我们都扛着铺盖卷,也都扛着希望。我依然记得,迎接我们的,是北京满眼的红叶和满天的晚霞。从此,我们成了同学。四年寒窗,兄弟情谊,溢于言表。大学毕业之后,我们在工作中多有交集。谢一宁任职侨报之后,我们也多有来往。40年间,我们共同见证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我们也伴随着共和国的高速发展,磨历了各自的人生。去年,谢一宁提出建议,希望与东方网有技术方面的合作,推动侨报融合转型。我们共同开发了“美国头条”客户端。今年,我们又共同倡议推出“中国留学生40年”报道,以此纪念中国几千年来罕见的40年中兴岁月。

每年的12月31日,侨报都会出年终特刊。今年的特刊,40年40人40个专版,以此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同时,这或许也是对谢一宁先生最好的纪念。

2019年1月1日,中美建交40周年。大洋两岸,依然是冬天。不过,冬天总是会过去的。

谨以此文,纪念这一切。(完)

当前页面由百度MIP提供加速,可能存在部分功能无法使用,如需访问原网页,请点击这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