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24小时
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教授王贵祥: 中国建筑,如何体现民族自信和国家软实力?

浏览:396 来源: 时间:2023-05-18


梁思成杯全球侨乡建筑设计大赛系列专题

文 黄红英  


(图)王贵祥教授考察古建筑 

王贵祥,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所长。先后师从莫宗江与吴焕加两位教授,攻读中国古代建筑史及从事中西建筑文化的比较研究,并于爱丁堡大学建筑系得到C.B.威尔逊教授指导,学术研究贯穿中西,在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的同时,翻译出版了多部西方建筑理论与历史名著。

王贵祥先生专著:《中国古代建筑基址规模》、《明代城市与建筑》、《中国古代人居理念与建筑原则》、《匠人营国——中国古代建筑史话》等,是建筑史学界独具见解的学术新著。他的译著《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在》、《建筑论——阿尔伯蒂建筑十书》、《建筑理论(上):维特鲁威的谬误》、《建筑理论(下):勒·柯布西耶的遗产》、《现代建筑的历史编纂》、《西方建筑史——从远古到后现代》等,是他专门引进的偏于理论与学术层面的西方建筑史论名著。这些著作与译著,受到了建筑师与建筑研究生们的广泛关注。

王贵祥先生即将出版的《中国汉传佛教建筑史——佛寺的建造、分布与寺院格局、建筑类型及其变迁》三卷四册本,是跨越中国古代建筑史与中国汉传佛教史两个领域研究的学术巨著,这套著作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近期将有望问世。

(图)王贵祥教授部分著作

建筑,可提升民族自信与国家软实力

作为梁思成创立的建筑历史与理论学科的后继研究者之一,王贵祥认为,梁思成是中国古代建筑史学科体系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这一学科领域中成绩最为卓著、学问最为深广的杰出学者。他的研究成果,不仅是对三千年中国建筑发展的理论总结与历史综述,也是对古代中国建筑文化的高度概括;他的学术成果,其影响力早已超越中国的范围,这点在梁思成曾就读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百年校庆中出现专门梁思成先生学术成果的章节就已说明。正是梁思成与林徽因、刘敦桢,以及他们的助手莫宗江、陈明达等人的多年努力,才让中国建筑史得以屹立于世界建筑史之林。现在的世界建筑史学界认同中国建筑的独树一帜,梁思成及其同仁们的努力功不可没。作为梁思成所开创学术事业的后来人,继承与弘扬老一辈学者们的学术成果与学术理念,将中国古代建筑史与建筑理论的研究,以及对古代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是这一代建筑史学者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王贵祥说,在当前舆论与传播手段十分多样化的时代,中国许多机构与学术团体,在研究与传播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当今建筑界,无论是设计领域,还是施工领域,以“梁思成”名义冠名的奖项,往往是这一领域的最高奖之一。这从一定程度折射出了梁思成在中国现当代建筑领域的崇高威望。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简称“建筑历史所”),除日常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外,也积极投入对中国古代建筑历史与文化的弘扬与传播工作中。如建筑历史所的老教授楼庆西先生、年轻的贾珺教授与刘畅教授,就曾多次参与由雪花集团组织的全国性的古代建筑摄影大赛的宣传、评比、普及与动员工作。此外,在雪花集团的支持下,由该所教师参与撰写并出版了北京古建筑五书、古都五书、园林五书、古建筑装饰五书和民居五书,以及覆盖全国的古代建筑地图集系列丛书等重要成果。

王贵祥说,这些普及性书籍的出版,对于提高全民的古代建筑知识,增进社会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了解,增强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等,具有积极的意义,因为,建筑是承载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的重要载体。建筑不仅是一门内容广博的知识体系,也是一种实践活动,除了建筑师、建筑研究者外,还应让更多人通过对诸如建筑设计大赛、古建筑摄影大赛等活动的积极参与,更深入地了解与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了解梁思成等老一辈学术先驱们,对于中国建筑史与世界建筑史的学术贡献,了解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中的独特历史地位,从而提升全社会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升民中国在世界的软实力。

此外,通过建筑设计竞赛,也能提升现、当代中国建筑在创作上的文化自觉性,提倡建筑师们的文化创新精神。引导建筑师不盲目追逐外国既有的流行建筑文化,而应坚持一种在学习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建筑文化基础上的创新精神。我们这个时代的建筑作品,应该要有体现属于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与文化创造力的东西出现;应该有人致力于创造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和当代中国文化历史烙印,且具有国际视野、能引起世界建筑界瞩目的当代建筑。这是我们时代建筑师们应追求的目标。重要的是,我们应避免那种盲目地追求外国最新潮流,或者漫不经心地重复既有现代建筑形式的流行做法;或者,至少应尝试一些能够融入某种民族的,或地方历史与文化语境中的现代建筑作品。   


重视建筑研究与保护,延续梁思成开创的事业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前身为梁思成先生创办的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历史与理论教研室。建筑历史所的老一辈学者,在梁思成先生的率领下,几十年来学术成果丰硕。由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徐伯安、楼庆西、郭黛姮为成员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学术团队,在宋《营造法式》及唐宋建筑研究方面,硕果累累,上世纪80年代,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为建筑历史所的后继之人,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新世纪初年,王贵祥继任建筑历史所负责人之后,一方面如履薄冰,潜心于历史所的学术发展;一方面努力拓展,在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中西建筑文化比较与西方建筑理论翻译引进等方面,有所建树。近几年来,建筑历史所的全体教师与研究生们,在关注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中国雪花啤酒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参与中国古代建筑的普及与传承工作,使中国古代建筑中蕴涵的优秀传统文化广为传播,同时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做了许多突出的贡献。目前,在王贵祥带领下的建筑历史所,主要开展五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1

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这是对梁思成先生所创立的中国建筑史学科的直接继承与发展。中国古代建筑史包括中国古代城市史、中国古代园林史,建筑历史所近年来以上各方面皆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


2

文物建筑与建筑遗产保护研究。这是与当今社会发展与文化保存关联十分密切的学术范畴。


3

外国建筑史研究。包括19世纪前的外国建筑史与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两方面的研究与教学,也涉及中外建筑文化的比较研究;建筑历史所的吴焕加、陈志华两位老教授,皆为国内这一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知名学者之一,现在,此研究已由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年轻教师们担当了起来。


4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这是建筑历史所老一辈学者汪坦教授开拓的研究领域。这里的概念分划一般是将1840年之前中国建筑,称为中国古代建筑,其后受到西方建筑影响而建造的一系列具有外国或现代元素的建筑,则归纳在中国近代建筑的范畴。


5

古代村落与乡土民居建筑的研究。这方面的开创者,是建筑历史所从事外国建筑史教学与研究的老教授陈志华教授。他在上世纪80年代后,又开始关注中国的乡土建筑,目前,他在乡土建筑方面的开拓性研究,已经结出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可以看出,建筑历史所在对梁思成先生所开创的建筑史学术道路的继承与发展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清华大学在建筑历史、建筑理论与历史建筑保护领域的学科体系与学术理路,正是沿着梁思成先生所开创的学术道路发展下来的,在学术研究的重点上,也浸润了梁先生的学术影响。以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为例,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一般倾向于实例保存较多的明清建筑,但如果要厘清建筑发展的历史脉络,应该是说研究兴趣更多地投向了建筑实例保存较少、研究难度也较大的古代汉魏时期,或中古时代的唐宋辽金时期。梁思成、莫宗江等先生,就将主要的学术兴趣投向了中古时代的唐宋、辽金时期。现在建筑历史所就继承了这一传统,所里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几位老师,都十分关注对中古时代唐宋、辽金以及元明时代建筑的研究。这无疑是受到了梁思成先生学术思想影响与熏陶的结果。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大赛,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作为梁思成先生创立的建筑历史与理论学术研究体系传承的后来人,能够受邀担任首届梁思成杯全球侨乡建筑设计大赛的顾问和评委,感到十分荣幸。梁思成先生家乡组织的这一竞赛,既是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也是对中国建筑现代创新发展的有力推动,更是对毕生致力于发展和振兴中国建筑事业的梁思成先生的一个告慰。”

“大赛由江门市政府有关部门联合国家、广东省、香港、澳门等海内外相关机构共同推动,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其覆盖范围之大,可能造成的影响之广,应该会超越一般性、地域性的设计竞赛。这样重大的赛事,使人感受到梁成思家乡的人民和政府对梁思成的真挚情感。”王贵祥说,“梁思成先生及其同仁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以及与他同时代的学者们所建构的中国建筑教育体系,既是对世界建筑史特别是东亚建筑史发展的重要补充,也对现、当代中国建筑师与建筑研究者的培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对于这样一位文化大家的学术贡献,当今社会许多人却不了解、不熟悉。作为梁思成先生的家乡人,能自觉、主动地承担宣传梁思成以及其所创造的学术成果的义务,尽心尽力推动此次大赛,让梁思成所开拓的中国建筑文化,有更加深入与系统的传播,是一件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与社会意义的好事情。”

王贵祥认为,此次举办全球性的侨乡建筑设计大赛,有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  

近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梁启超家族“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思成为梁启超长子,应让社会更多人了解这个在中国近代史上具突出影响的“院士家族”对中华民族与文化的杰出贡献,走进梁启超家族,就走进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卓有建树的家族的百年风雨,走进了历经沧桑的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2  

通过大赛,使社会更深入了解作为近代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典型——梁思成先生的高尚品格。梁思成先生身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中仁义君子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的士者之风,又有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广博的知识储备、开放的国际视野与深沉的爱国精神,这是梁思成先生品格中的最突出的两个特征;


3  

促进建筑创作、建筑教育、中国建筑史与建筑理论研究、古代城市与建筑保护等领域的发展,取得进一步的成果,引导更多的人自觉地参与传统中国建筑的保护与现代中国建筑的创新领域中去。


4  

吸引更多的建筑学人,特别是年轻学子,多了解与继承梁思成先生等老一辈学者们开创的学术事业。同时,吸引他们更多地关注梁思成家乡的建设事业,鼓励更多的年青人,包括从梁思成先生家乡走出去的华侨新生代们,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侨乡的建设中,自觉地传承与发展侨乡的传统建筑文化。


“当前,中国建筑师们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建筑创作的机会层出不穷。但是,由于无论是社会的建筑文化修养,还是建筑设计师们的设计理念,在一定程度上,都与当前风起云涌的建筑创作大潮不相匹配。许多人无论在创作理念还是设计方法上,或因循守旧,盲目照搬既有的设计手法,或采取不假思索的拿来主义,一味追求国外最新的流行做法,这使得中国现、当代建筑创作,多流于对外在形式的轻率与时髦的追求,既缺乏时代的敏锐感,也缺乏历史的深厚感。所以,在此时举办这样的设计大赛,应是十分及时的、重要的,也是迫切需要的。此外,对参与竞赛的设计者而言,大赛平台也有着交流、展示、提升与竞技的积极意义。因此,可以预测,这个设计大赛,应是对弘扬中国建筑文化,继承梁思成学术事业的一个重要推进。希望能有更多设计师的参与,参与的人越多,大赛的影响力也就越大。更希望在这次大赛中,能够涌现出更多有新意、有文化品位、有侨乡文化韵味的建筑设计作品。”


梁思成杯全球侨乡建筑设计大赛


A  

BOUTCOMPETITION

关于大赛

在梁思成先生的后人以及梁思成之弟梁思礼院士的支持与授权下,首届由江门市相关政府部门联合广东侨界人文学会主办,有着独特的社会意义。大赛自2015年11月份正式启动,获得了全球设计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成为共推人文中国建筑的发展、促进建筑界交流的一个平台。

本届大赛主题为:传承.人文.创新。

参赛设计题目为:具广东南风格的单体建筑或建筑群,包括:1、侨乡文化建筑;2、侨乡都市住宅;3、侨乡乡村民居。

大赛官网:www.lscbadc.com

报名及作品截止时间:2016年6月30日



A  

BOUTMEDIA

支持媒体

世界华文大众传播媒体协会、国际新媒体合作组织。

华人头条、美国《中美邮报》、《美中时报》、《拉斯维加斯报》、《联合国友好画报》、《欧洲侨报》、《中外要闻通讯社》、《侨时代杂志社》、加拿大《世界华人周刊》、新西兰《信报》、《逸居》杂志、波兰《环球周报》、希腊《中希时报》、日本《中日新报》、《关西华文时报》、台湾《南华报》、罗马尼亚《旅罗华人报》、《浙江经济网》、《中国龙网》。《韩国侨报》、《英国侨报》、《枫华之声》、瑞典《北欧华人报》、香港《道法科仪》、美国《法律新闻》、《亚省时报》、马来西亚《犀乡资讯网》、加拿大《红枫林传媒》、《汇眼天下》、新西兰《华人电视台》、美国《久安电视国际传媒集团》、塔吉克斯坦《新丝绸之路周报》、委内瑞拉《委国侨报》、《委华报》、《委中商报》、泰国《新华杂志》、秘鲁《新世界日报》,新西兰《乡音》周报、马达加斯加《中非日报》,日本《日中商报》、《中华浪漫》、捷克《布拉格时报》、《欧洲商业周刊》、新加坡《南洋商界》、日本《西日本侨报》、澳大利亚《大华时代传媒集团》、《大华时代周报》,中国新浪网、江门日报等海内外媒体近百家。




当前页面由百度MIP提供加速,可能存在部分功能无法使用,如需访问原网页,请点击这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