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load
img_load
全天24小时
img_load
img_load
微信公众号

京城一场名媛梦

浏览:392 来源: 时间:2023-05-06

第一道菜上菜前以及两道菜之间,不可以吃面包。这时候吃面包代表太饿了,已经急不可耐。餐后吃面包也不合适,是没吃饱的信号,会让女主人难堪。对女主人,同样有礼仪要求。陆纪尧选中一位学员来演示女主人的职责——尽量放慢用餐速度,要第一个开吃,也得留意到大家都吃完,自己才能停下。这样也可以暗示仆人上下一道菜的时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谷雨实验室-腾讯新闻(ID:guyulab)

汤唯扮演的穷学生王佳芝伪装成有钱人“麦太太”,无意识地把口红印留在杯子上。梁朝伟扮演的易先生跟她第一次约会,就留心到这一蛛丝马迹,王佳芝却浑然不觉。

她不知道,上流社会的女性根本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除了在李安的电影里,“杯子上的口红印”这个桥段在张爱玲小说里也曾多次出现。它暗示了主人公的阶层和身份。

电影《色·戒》剧照

了解这种社交礼仪中的细节,不止在电影和小说里,在高端培训班上,也是重要知识点。

一堂西方古典音乐悠扬萦绕的课堂上,法国讲师边说边示范,“喝水时,始终从杯子的同一侧,这样杯沿将仅留下一个唇印。”如果不小心沾染了口红印,将杯子悄悄拿起到胸前,像喝红酒那样,一边和同伴聊天一边用手将口红印一点点拭去。

这堂在北京金融街丽思卡尔顿酒店宴会厅进行的高端礼仪培训课程,从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6名女学员,每人收费3688元。

讲师身着标准的西服三件套,头发严整,留着西方绅士标志的小胡子。他是法国一家礼仪公司的创始人,中文名“陆纪尧”,公司简介里写着,“为中国最高端的客户群体提供最高标准的服务”。

目前,中国市面上的西式礼仪课,以英法礼仪为主。令人咋舌的价格和培训内容,屡屡引发非议,但依旧为人所追捧。

“个人的礼仪礼貌跟财富并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富人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傲慢,重要的是不管贫穷或富有,每个人意识到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展现什么样的状态。”陆纪尧说。

很多暴发户,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要去学习礼仪

前两年,陆纪尧曾接过一对一课程。学员要求信息保密,不可以宣传她的照片。“前来上课还会签保密协议的,一般来自政府官员或有名的家族。”

这个二十岁左右的女孩,出身南方城市,家族企业耳熟能详。因为经常需要随家人出席重要场合,见达官显贵,女孩觉得礼仪很重要,但自己只是模糊了解,于是报了这个1万一天的课程。

“每次教给她一些知识,她就恍然大悟。但又会觉得自己怎么这些都不知道,很尴尬。”

不过陆纪尧同样印象深刻的是,这个来自名门望族的女孩也是学员中最有礼貌的,对服务人员非常友善。以陆纪尧的标准,她的知识已足够应对那些重要场合,她只是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需要更好。

让自己变得更好,也是陆纪尧眼前这些女学生所求的。

她们身前的洁白餐布上,除了摆放闪光的西式餐具外,还有蓝色的绣球、白色马蹄莲、桔梗花等组成的淡色调花束。餐桌正前方是投影屏幕,以便于上课展示。每人座位上的名牌,都有中英文,但老师只以英文名称呼。陆纪尧每讲一句,旁边都会有中文翻译。

正在为学员们讲解餐具使用的陆纪尧

上课前,团队会对陆纪尧进行整体的化妆塑造。学生们显然也是有备而来,或着整套时尚靓丽立体有型的套装,或着优雅得体的连衣裙,搭配高跟鞋。

他走到每一位女士背后,轻声问:“我可以给你系上吗?”获准后,他将一根带有品牌logo的红色绸带,从她两肩穿过腋下,在后腰处系上。

绸带的作用像中国曾经风靡的“背背佳”,让背部处于被束缚的挺直状态,以免驼背和弯腰。然后,老师拿出纸张,让学生夹于双腋下,保证双臂不离开身体、双手不往远处伸,锻炼进餐时优雅的仪态。

要求还有很多:后背不可触碰椅背,身体距离餐桌一拳之宽,在保持头部端正、视线均平的情况下,用刀叉将食物送进口中。学员稍有懈怠,始终面带微笑、走路轻盈、语气柔和有耐心的老师,都会从背后轻敲一下,以示警醒。

对多数人来说,这绝非愉悦的用餐体验,但丝毫不妨碍高端礼仪班被追捧。中国这一领域市场巨大,已是共识,也超过了陆纪尧当年的预期。

他的学生多数来自奢侈品、酒店、工业化公司、金融、银行、律师、保险等行业。“他们和品牌都更在意对外的形象。”

这种高价课程背后,有一种声音是,中国的暴发户越来越多,经济资本已经达到一定水准,但文化资本还没有达到相应水准,所以这些人才来参加相应的课程。陆纪尧并不这样认为。

“很多暴发户可能还没有这个意识要去学习礼仪。”他说,“意识到的已经在学习了,她们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想学习更多,才会报名参加。”

他的客户大部分是女性,年龄在二十岁到五十五岁,有一定的资产,但没有很明确地说是富有的上流社会、中产阶级,只是说因为外出工作、旅游,要更了解一些社交文化。

“口红印”礼仪禁忌背后的商机

眼前的6个学员,都有海外留学经历,了解一些礼仪知识。

80后张灵新高三就去加拿大读建筑设计,一待就是五年,现在是互联网医疗公司创始人之一,是美国运通黑卡用户。运通打电话推荐课程后,她没有关注价格就决定来试试。

“如果是在一个超市的网页推送,我肯定是不会来学习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她反问,“因为毕竟运通得对自己的高端用户负责。推送渠道不一样的话,会吸引的人也不太一样。”

“我们家四代老北京人。”课上自我介绍时,张灵新这样说,声音很低且柔和。“算是过去有点身份和地位的家族吧。”

她打开手机地图,“你看,这个中南海,这里是故宫,我家就住在这,就几乎是皇城根了”。“但是我们家的中心位置不是南城的老北京人住的地方,”她继续介绍,“清末的时候,南城住的都是比较穷的运水这些人员。我家当时住在后街,就是皇宫中。而现在南城的老北京人已经被拆迁到五环六环以外了。”

她丈夫也是北京人,两家的距离散着步就到了。张灵新对宫斗剧《延禧攻略》第58集的一个情节记忆深刻,魏璎珞跟随太后去圆明园,提及丫鬟明玉制作糟瓜茄被批评。她记得,外婆就这样做茄子,老人去世后,家里再也没人这样做茄子。

独生女张灵新记忆更深的,是父亲唯一一次跟她发火。上幼儿园小班时,她过生日,家里给买了冰激淋,在1980年代初还是稀罕物,她迫不及待地递到口中。

父亲立马训斥:“你应该先问我和你妈妈吃不吃!”她反驳:“可是那是我的。”父亲说:“你有没有想过这是我和你妈妈特意买给你吃的!”

现在,她也这样教导三岁的儿子,吃东西先问过别人才敢动口,坐椅子,只能坐三分之一。“我最大的特别的要求,是他对别人的称呼一定要用‘您’不用‘你’。”“孩子体现了一个家庭的修养。”

第二天,陆纪尧要去讲的课程,就是一家银行回馈客户的孩子专场。像这样十人以内的课程,陆纪尧大概一个半月到两个月会有一次,儿童一场成人一场,基本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城市。

2011年,陆纪尧因为法国南特商学院的交换项目到了上海同济大学。看到欧洲有针对来中国的欧洲人的培训,他便反过来寻找商机。最开始的定位是高端礼仪。

“服务的人群没有这么广,推广也更费力。”相关负责人Arlene回忆。但2017年开始,一些幼儿园和学校开始普及礼仪,他们搭上了这一趟车。教授内容包括餐桌礼仪、商务交往礼仪、服务礼仪、应聘面试礼仪、着装礼仪等。

餐桌礼仪课上,像王佳芝忽视的那类细节会被一再提及。如果上过这种礼仪课,恐怕就能伪装得更加得体了。

类似“口红印”的禁忌还有,用餐时,手肘永远不可以放在桌子上。“只有一种情况下可以,就是女士们展示自己手上是否佩戴订婚/结婚戒指,提醒同桌的男士自己是否可以跟他出去约会。”

“我这样放可以吗?”陆纪尧将一块平整的面包腹部朝上翻放,“这是一种诅咒。”西方历史上,如果监狱里要在第二天处死一个人,送过去的面包就会被翻过来放。类似禁忌,中国也有,小孩将筷子竖着插在米饭上,总要被父母骂,因为祭奠死去的人时会那样。

不仅如此,第一道菜上菜前以及两道菜之间,不可以吃面包。这时候吃面包代表太饿了,已经急不可耐。餐后吃面包也不合适,是没吃饱的信号,会让女主人难堪。

对女主人,同样有礼仪要求。陆纪尧选中一位学员来演示女主人的职责——尽量放慢用餐速度,要第一个开吃,也得留意到大家都吃完,自己才能停下。这样也可以暗示仆人上下一道菜的时间。

第一道甜点刚端上,陆纪尧就要求请来的专业摄影师“将甜点和后面每一道菜也特写一下”,“她们后面可能要发朋友圈”,因为就餐过程中,不便于个人拍照。很快,间歇时,一张张对准每一位女士特写的瞬间,精修之后传到了群里。精致的容颜,颜色诱人的甜点、餐具、鲜花一起烘托出美妙的气氛。

当天课上,餐盘正前方距离较远的面包,因为学员夹着纸的手臂探伸困难,没有人吃。

“我们的目标是让她们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场合的要求,然后表现出得体的举止。”陆纪尧反复强调,自己的服务对象是每一个对礼仪感兴趣的人,以及对于自身有相关要求的人。

内心其实是很向往贵族、皇家

不过在网站和宣传册上,陆纪尧在最显眼位置强调的,是自己家族和摩洛哥王室的关系——曾祖父和祖母都曾是摩洛哥国王、王子公主们的礼仪教师。法国人笑称,自己发明的这个宣传策略是基于对中国国情的判断。

“中国人有时候虽然不承认,但是内心其实是很向往贵族、皇家之类的。”

他注意到,很多企业客户在制定活动主题时,都要求加上贵族、皇家的字眼。“大概他们是希望每天生活得像贵族一样精致优雅。”

“贵族真不好当。”下午仪态练习课上,女学员开玩笑说,除了禁忌繁琐外,礼仪众多,训练还总使人腰酸背痛。用餐礼仪中光是各个餐具的用法,她们都要好一番努力才能掌握和消化。

“这个叉子是做什么的?”陆纪尧拿起有两个小齿的银色小叉子,歪头微笑地问道,“水果叉?”

几番迟疑过后,16岁的高中生学员Sunny答:“吃蜗牛的。”

她是课上年龄最小的,自己主动报名的。她11岁就从重庆去英国读书。她皮肤白皙,合身的白色连衣裙,整套珍珠饰品,发箍,手链,耳坠,都很有“名媛”气质,但那副黑框眼镜显示出学生身份。

她的梦想是成为时装设计师。除了比其他人有更多餐具和礼仪知识,她也表现了更讳莫如深的一面,比如不能录音,不能用她的中文名,不能公开个人照片等。

她回答正确,但礼仪却是在变化的。陆纪尧告诉他们,这个叉子在中国就可以用来吃水果,因为中国人没有吃蜗牛的习惯。

介绍完餐具,他让学员戴上白手套,去选餐具。这些法国品牌的勺子或叉子背后,贴着价签,1800元、3000元甚至更高。女士们小心挑选和把玩时,旁边的品牌负责人一边介绍一边说:“也不必非要按照老师说的那样精准的用法,喜欢哪个买回去都可以按心情用。”

30岁的“新北京人”沈青目前是国外高端美食机的国内代理,在餐具上吃过苦头。去英国留学时,她还是处于“蛮傻的,什么都不懂”的状态,刀叉只知道基本的右手拿刀左手拿叉,除此之外根本就没有西餐的用餐概念。

学生时代,沈青参加晚宴会看到别人优雅漂亮,总感觉自己差了些什么,于是找自己的问题,先是健身,后来想到了学习礼仪。即便如此,回国后在丽思卡尔顿酒店和朋友吃西餐,面前摆了很多酒杯和刀叉,而不是平常一个刀一个叉。

“我当时真的是很懵圈,不知道怎么吃”,那顿饭让她“刻骨铭心”,因为真的“很尴尬”。

沈青出生两个月就跟随当兵的父母从河北到了北京。休息时间,两个北京人从张灵新那枚王菲同款的梵克雅宝胸针,聊到丰泽园的名菜葱烧海参哪个季节好吃哪个季节不好吃。不当季的时候,那是天津水场养殖运过来的海参,老北京人一般都不会去吃的。

“我来上课主要还挺看重这个老师是个外国人。”沈青感觉,现在国内很多礼仪课和老师讲的内容,“看看书,就能学会”。她同时也是家里的民营医院的副院长,还在一家保险公司挂名任职。

“我倒不是说看不起人家啊怎么样的,虽然他们也讲丝巾搭配、着装这些东西,但是可能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有些老师没有出国,他讲那些搭配我不是很喜欢,也不是我的风格。”

她认为这和自己留学的经历有关,英国人给她最大的感受就是不管干什么都会很专业。比如在户外徒步、野营就会穿户外的衣服,正式场合就穿正式的衣服。

“但是国内有些人出去玩,爬山可能还穿高跟鞋和牛仔裤去。”她的语气中表现出不赞同。朋友圈里可以看到,运动装束的沈青刚刚独自完成三天88公里的沙漠徒步赛。在没有信号的三天里,她没有和家中的丈夫、孩子联系过。

下午的课程,从“九点立墙法”开始,背对着墙,身体贴住墙壁,练习站立。行走的具体做法是,头顶一本书,抬头挺胸,顺着地上铺就的笔直的红色绸带一步步向前。

陆纪尧先示范,迈脚,摆手,俯身捡起掉落在地上的勺子,再以优雅的弧度转身,走到座位上坐下。头上那本书,对于他如同无物。接下来是学习坐姿怎么才能优雅迷人,小腿如何摆放会显腿长,翘腿以何种姿态等等。合影,发结业证书,一天的课程就此结束。

一名学员在练习优雅地行走

只有在中国才会这样提

回到家中,沈青将专业摄影师拍摄的美食、自己的美照,还有和外籍老师的合影,发布在朋友圈。花这笔钱来上课,她认为也是在宣传自己,“客户看到你自己去参加这种课程的话,会觉得你这个人生活得更有品质和品位一些”。

在中国教授礼仪课程,外籍老师陆纪尧也感受到了其中的不同。外国人在学习礼仪时,会更多地问礼仪包含的历史、政治原因,讲课时陆纪尧会把里面的原因说得非常细。但在中国,客户不会深究,“人们更喜欢你直接告诉我怎么做,我能直接每天用得上,并且我能说出来”。

在一场教孩子的课上,法国一家电视台刚好来采访,问家长给孩子报名上课的原因。一位家长的回答是:“我就是想让孩子了解公主王子应该怎么做,也希望我的孩子变成像公主王子那样的人,或者就是王子和公主。”

另一位家长则回答:“我的儿子跟凯特王妃的女儿夏洛特公主一样大,我希望以后我的儿子可以娶她。”“别笑,这是真实发生的。”陆纪尧一边强调,一边笑了起来。

他认为自己教的礼仪原本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是时髦的、流行的,但在中国,一定要说是贵族的,高雅的。

至今,他很不理解,为什么向往高雅的中国人那么喜欢要折扣,哪怕只是砍下来一点点的钱,“一定要打折打折打折”,无论他们是什么样的地位,不管他们多有钱,好像这样他们心理上会舒服一点。

“西方人的观念里面,在条款上规定多少钱就是多少钱。真正的贵族反而想我有钱不在乎这些。”陆纪尧说,他在课程上总会告诉学员,出国尤其去一些欧洲国家旅行,千万不要这样,当地人会觉得你这个人不太可靠也不会喜欢你:“他们才不会觉得你这种做法好聪明,帮我省钱呢!”

“中国的贵族阶级已经没有了。但是其他国家,贵族阶级还是存在的,日本有天皇,阿拉伯有王子,欧洲西方也有贵族阶级。很多有贵族阶级的国家在历史上都会有一些反抗贵族的斗争,比如法国大革命。”

陆纪尧很清楚,在有些国家提起“贵族”这个标签,还算是敏感词汇,“总不能告诉广大群众说我要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我反对的人吧?”

但他也很明白,“贵族”“皇家”这种字眼,“只有在中国才会这样提”。后续在东南亚宣传时,他打算,“不提皇室或贵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谷雨实验室-腾讯新闻(ID:guyulab)